受需求下滑、供給過剩、成本高企等多重因素影響,2022年水泥行業的效益遭遇斷崖式下滑,近日披露業績預告的上市公司均表現欠佳。例如,1月10日,冀東水泥(000401.SZ)、金隅集團(601992.SH)公告,均預計2022年凈利潤將會減少50%左右。
記者從業內人士了解到,當下水泥行業陷入量價齊跌,2022年產量是自2012年以來近11年的最低值,2023年初價格仍徘徊在底部區域,預計去年水泥全行業盈利同比約有60%的降幅。不過,隨著新冠疫情影響的減弱,以及基建投資偏向積極等因素,水泥行業或將迎來階段性“觸底反彈”。
而少數業績預喜的水泥上市公司,則主要受益于多元化發展。記者關注到,在經營與環保的壓力下,水泥企業頻繁做出資產買賣行為,與此同時,轉型投資光伏等新能源產業則蔚然成風。業內人士認為,值此行業低迷時期,擇機出售低質資產,積極謀求轉型是一種明智選擇。
從量與價的兩方面觀測,水泥行業都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1-11月全國水泥產量19.5億噸,同比下降10.8%,國內水泥產量是自2012年以來11年的最低值。
“2022水泥行業的需求與往年相比,下降幅度比較明顯,產能過剩矛盾加劇?!弊縿撡Y訊分析師王琦向記者稱,水泥行業面向的下游領域相對單一,尤其是房地產行業以及基建等領域投資增速對水泥需求而言具有決定性作用,但去年房地產行業整體景氣度欠佳。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亦持有相似觀點,其向記者表示,導致水泥企業業績下滑、水泥行業不景氣的主要原因應該是去年基建投資增長乏力所致,“這表明基建與房地產市場需求仍然處于低位狀況,雖然目前預期稍有回暖,但市場供需仍呈過剩態勢?!?
這可以從統計數據得到驗證,去年基建投資已經陷入負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2022年1-11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2.39萬億元,同比下降9.8%;從拿地情況來看,2022年1-11月,TOP100企業拿地總額11621億元,拿地規模同比下降50.5%。
據悉,2022年11月,《GB16780-2021水泥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開始實施,目前水泥熟料單位能效達不到基準標準的產能尚有24%,其中又以中小企業為主,《建材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的出臺讓行業節能降碳任務更加迫切。
自然而然地,轉型新能源業務成為不少水泥企業共識。2022年11月,海螺水泥擬發行不超過100億元的綠色票據,主要投向光伏組件與玻璃項目。此外,華潤水泥、紅獅水泥、上峰水泥、塔牌水泥等也均在投資布局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項目。
對此,柏文喜向記者表示,目前水泥行業發展已經進入寡頭競爭階段,這也就意味著行業增長天花板的到來和利潤空間的不斷收窄,探尋新的業務增長點并實現業務轉型也就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海螺水泥等傳統水泥龍頭公司也概莫能外,而向光伏、儲能等新能源行業布局也是為企業第二增長曲線的必要之舉?!?
“如果放在十年前,水泥企業搞光伏和儲能,那幾乎是沒什么可能的事情,為何現在很多傳統高耗能產業都在積極拓展光伏等新能源產業,來跨行、甚至是跨界合作呢,這個‘牽線者’就是‘碳達峰碳中和’這條主線?!北本┨貎|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向記者稱,尤其是像海螺水泥這樣擁有充足現金流的企業布局進入新能源產業,更是錦上添花,有利于“十四五”提出的構建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早日成形。
(來自中國混凝土網,本文鏈接為http://www.cnrmc.com/news/show.php?itemid=123275,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